王维在《终南别业》里写到:“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由此看来佛学造诣很深的王维也是道家中人,不知当时的他有没有在佛家和道家中找出一个平衡点。最近的我有些灵魂撕扯,一边念佛,一边进行道家学习,还不断研习《资治通鉴》,既崇尚于古代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之道,又迷醉于君臣之间的博弈和权变。从西方哲学的归类习惯上说,我认为儒家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唯物论,道家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唯物论;近代兴起的西方科学里,其自然科学和心理社会科学都偏向于机械唯物论。
西方的社会自然科学相比于中国的儒家道家,虽都是唯物主义,但他们多了细致划分,少了全局描述。比如说西方科学重视分科,物理化学生物每一门都有很不同的内容;又例如,西方物理学的兴起在牛顿力学和莱布尼茨微积分,而莱布尼茨微积分认为物体可细致可分到原子。社会科学上讲,西方的社会科学又划分成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也是把人与人的关系当成一个研究对象,先分后整合。西方科学重视因果论,比如物体运动的原因在于力的作用,疾病产生的原因来自细菌或者细胞突变,心理疾病的原因来自于压力或是其他什么的,原因是实物,事情发展也都是实物。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则相反,虽然他们探讨的东西是实物,但整个理论基础建立在无形的东西上,也就是“道”。但“道”是什么,谁都说不清楚,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不可说,便不是实物,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至于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无非就是对“道”主的“气”的规律性描述而已。所以中国人比西方人灵活,他们不受制于目之所见,他们不执着于事情当下状态,解决事情知道不光从原因上入手,也知道可以缓一缓、避其锋芒,审时度势。如果国人之心保持淳朴的状态,完全可以顺应四时,过得很优雅;但现在的国人很多都是被外物所惑,加上中国思想的整个灵活性,反而变得没有原则,坑蒙拐骗之事屡屡皆是。
佛家既不谈自然之理,也不讲人伦之事,它是彻彻底底的唯心论。一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空寂”把一切有形的、无形的东西都归成暂时的幻象。这一方面和道家弘扬的“道”很像,只是道家的“道”到底还是一种存在,佛家的“空”是彻彻底底的不存在。另一方面,从印度起源的佛家也受到西方宗教中上帝存在的影响。西方宗教中万能的神,他创造了世界,也掌管每一个人的命运,同时在末日审判的时候,会对每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做一个审判;佛家弘扬因果轮回,他们认为每一个灵魂都带个功过簿,做了好事就种下善因,以后会有善报;相反的,做了坏事会受到惩罚。我现在百思不解的是,如果佛说的万事皆空,那么因果轮回也应该是空的,那么为什么佛家会肯定因果论的存在,难道只是为了教化世人?
念佛不能保证更好的物质生活,每日勤奋的功课,是为修得为众生利益的菩提心,而非为自己求财求官求子求平安。学道不能保证尘世间的成就,与其鼓励辛勤工作,实现个人价值,老子更提倡“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最好大家都返璞归真去做山顶洞人,大家都一样贫穷,这样就不再有利益冲突,而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儒家重视人的社会价值的体现,他们提倡在合乎一切社会伦理规范的条件下,能够通过修身养性、趋利避害等诸多自我修炼去走完令别人羡慕的一生,比如曾国藩、李沆这种能臣名相。只是这些君子是否能够“美其食,任其服”,心安而不惧,悠闲自在得享受生活,儒家不是太在意。西方科学就更无法保证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虽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福是祸确是一言难尽,毕竟不治之症的各种涌现,谁能否定不是环境污染、人心贪婪所导致的呢?只是事已至此,我们总不能回去做山顶洞人,所以只能饮鸩止渴,在错误的路上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