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刚跟读完大悲咒,海涛法师说念大悲咒的时候要有大慈悲心,有空观心。空观心,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切都看空的意思,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某一阶段是一种事物,过一阵子就变成另外一种事物了。镜子中的我过几年就会容颜衰老,再过几年就会华发初生,再过几十年整个人都不复存在。姑且不论死后灵魂是不是存在,这个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只是“我”不存在后,真的是一了百了了么?
远远不是。从实体来说,肉身的能量会散开,或成为鱼虾的吃食,或成为花草的养料,滋养着一些我现在视为卑下的生命;也可能成为空中漂浮的尘埃,飘荡很多年后在机缘巧合下成为某些化学反应的原料,结合后的产物变成另外一种生物体的胚胎元素也说不定。从能量而言,它永远都不增不减,人活着的时候,这些能量也算是因缘起而相聚,人死后,这些能量也就随之缘尽而散。进一步思考,人的能量何止是肉身的能量,他在世的时候说的话,做的事情,哪个不经过能量的聚合流转。按佛家的说法,我的一举一动都是上一个因缘的结果,也是下一个结果的因缘,能量在其中环环相扣,岂是人死就能散去的?
“我”本是也是能量随因缘而凝聚产生的实体。之前的“我”可能只是这个天地间四散的气流,或者一粒即将被吃掉的苹果;在胚胎形成的那一刻,“我”这个实体便产生了,这个实体会接收母体的供养和食物的能量,所以“我”会长高,会发育,也会变老。这个实体同时会接受声波的能量,书本上字反射的光线,所以“我”会听会看,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个实体也会散发能量,通过做事,通过说话,去影响周围的环境,再间接被另外一个人吸收。这些能量的汇聚和发散看似有必然性,但更多具有偶发性。而必然性也只是来自于“我”的实体性而已,也很难用什么物理规律去证明和预测。
“我”的实体性在壮年的时候达到极致,这个时候的“我”不仅肉身的能量达到巅峰,对事物的看法也最受制于自己的思维定式。面对任何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状态,都要去判断分析;喜欢给事物下定义,习惯于"XX是XX"的论调,不断对自身的实体性进行强化。只是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当“我”到达实体的极致之后必然会开始衰老,开始“虚”化,集聚的能量开始产生净输出。死亡只是能量消散过程中的一个节点,能量消散到尽头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而消散到尽头的能量,可能又会在种种因缘际会之下,重新凝聚成另外一些实体。
镜中的“我”或许已经存在了很久,跟地球的年龄一样长;或许“我”也将以另外一些形式继续长久存在下去。想到这里,我突然有一种久在轮回之中不得解脱的窒息感,同时对生死看得更开一些,竟真生出些许空观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