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6年出现了两次政治“黑天鹅”: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入主白宫,毫无疑问,它们是社会阶级分化加剧的产物,是草根阶层与精英阶层在民主社会中的厮杀。有媒体说特朗普的胜利标志着权力从精英阶层手中流失;但特朗普本身也是超级精英阶层之一员,他能够帮助美国消除阶级断层,使民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相同机会到达精英阶层么?一本描述在全球范围内的超级精英崛起的书,《巨富》,在全球社会不平等加剧的大背景下,读起来相当有趣。

社会不平等加剧的表现

之一

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大表现为收入差距的拉大。二战之后,在社会主义的威胁下,美国的富人阶级被迫接受“底特律条约”,即缴纳很高的收入税,当时社会福利也很好。上世纪七十年代,收入前1%的人占社会总收入的10%。然而三十五年后,这一比例达到了35%.

是什么造成了社会不平等加剧?

第一是经济自由化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兴国家的国家资产私有化,在俄罗斯和墨西哥尤为突出,当时一部分寡头应运而生。这群人在各自领域控制政府职能部门,在总统选举中与政客进行利益交换,寻租现象无所不在。

第二是宽容的金融监管。金融行业在大萧条时期以后变得平庸,薪资表现平平。但当六十年代的一些银行家发现他们可以不仅帮助客户管钱,还能使钱生钱之后,一些聪明的银行家便趁着战后经济突飞猛进之春风,开始了风险投资,衍生品交易各种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从本质上就是想方设法寻找和加大杠杆率;宽容的金融监管却将高风险置之不顾。这种金融监管既来源于当时自由市场思想的盛行,也来源于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暧昧不明的关系。

第三是全球化和技术革新 …

读后感

促使我买这本书的,是前几天杨绛先生去世时,我在网上读到的她的《一百岁感言》: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练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当时就在想,能用这么平和的语句说透一辈子的女子,该有多么的聪慧。果然,她是极聪慧的,她的家族是无锡望族;丈夫钱锺书来自江南钱家,被誉为“全才”;女儿钱瑗自小过目不忘,懂事怜人,长大后果然成为国家栋梁,一手建立起北师大外语教学,并参与全国教材编写。杨绛先生是在亲人全部过世后写下这本回忆录的,文章不长,但字字泣血;语句平和,但我读起来心里阵阵作痛。只有对家人无限的包容和爱,才能有如此入微的观察与描写;也只有这种文字才能直入心底,触及灵魂。

她写了在巴黎和牛津的求学生活。看到熟悉的地名,我似乎跟他们有着跨越半个世纪的相遇,而内心却是苦涩的。苦涩的是自己与初恋也像他们一样大街小巷里“格物致知”,在巴黎在伦敦,却不知是否能像他们那样相携一生。对记忆中的他的情愫,跟杨绛先生对那时的生活的娓娓道来,交织在一起 …

我是一个学数理的小文青。我喜欢看纸质书,写钢笔字,做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子。小时候语文成绩还不错(我怀疑是老师改卷子时故意放水以讨好我妈),每回被奖励一摞一摞的笔记本,封面有小狗小猫,还有小燕子赵薇。如今收拾家里,还能在旮旯角落里拖出来一本一本脏兮兮的好句子摘抄本哪。在巴黎的时候,最喜欢逛玛黑区的moleskin的文具店,不在里面摸索半天我是不会出去的;别的妹子长草的是瓶瓶罐罐,我长草的是Smythson的小牛皮笔记本,无奈囊中羞涩,只好默默画饼充饥。后来搬家搬得多了,书本渐渐也搬不动了,我就开始看kindle电子书,写evernote笔记。每次想跟亲朋好友分享思路时,我只会把笔记转成pdf发给大家。经营一个博客的念头是最近才有的,也没什么动机,可能就是为了当个会开挖掘机的技术文青吧!

我选择用github来写博客,就是为了与(zhuang)时(gao)俱(da)进(shang)。老祖宗告诉我们,这样子是要有代价的,所以我鼓捣了好几天,才把我的小窝给搭建好了。主题之类的细节慢慢再说,重要的是脑子里的东西。如果有人想知道如何搭建自己的博客,请参考两位大婶的博文x-weifarseerfc.

这个博客的构架呢,我打算从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