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伦敦刮起了大风,把树上仅剩的几片干枯叶子吹落,也吹来了冬季的寂寥。2024年即将结束,但今年的我并没有生起以往的对时光流逝的感伤,相反地,倒有些只有春天才会有的奋进。人真是奇怪的物种,一方面受制于生物性的存在,往往凭感觉说话和行事,而这感觉和直觉只算是动物本能而已;另一方面又具备理性,可以发明出好多精巧的技术,可以思考到纯粹意识层面,例如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提出和推理,自我存在的自觉性的产生,还可以对与他人和他物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调整。近来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突然感悟到了理性的宝贵性,发觉一个人要真正得了解它,好好得发展利用它,才不误上天让我们生而为人的厚爱。

(一)

要用理性对自己的人格不断进行批评和超越。今年花了很多时间在听台湾国立大学的欧丽娟教授讲解红楼梦,很受用。在她的课程中,我重新认识了红楼梦,也自己逐字逐句地研究它。红楼梦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有着无穷无尽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也有形形色色人物所展现的共同的人性、迥异的品行。就像王德峰在导读《坛经》的时候说,读经典是在读自己的生命情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生命情感,但那都是散漫的、感官性的,只有在经典书籍里面,我们才能把他们整理出来,形成属于自己的人生骨架。

因着自己的个性有些口直心快,所以在听到欧丽娟老师对宝钗和袭人、黛玉和晴雯的评判时,便有了醍醐灌顶之感。作者笔下的晴雯和黛玉有很多共性,晴雯伶俐、黛玉聪慧 …

在TMB同行的驴友很多,其中青年中年人居多,不乏头发花白的年轻老年人;成双结对的情侣居多,也有独自一人的侠客。第一天碰到了一个父亲拉着一个小朋友上山,小朋友边哭边走,估计是摔疼了;今天又看见一对年轻的东欧夫妇在给一个两岁大的小娃娃喂饼干,旁边放着小孩子的坐架。一路走下来我发现,除了这两个小朋友,我应该是最轻松的,腰间只挂着一个腰包,里面装着手机和佛珠。绝大多数来徒步的人都背着很大的登山包,包上丁零当啷挂着一堆,比如睡垫、帽子之类,拄着杖子弓着腰慢慢往前挪,真有种语文课本里伏尔加河的纤夫的感觉。

在法国段的Chapieux和Chamonix走的时候路上遇到的人比较多,在瑞士段遇到的人最少,可能是在法国的时候不是所有的人都走TMB吧。从打招呼的语言来看,徒步的以说法语的当地人居多,操着美式口音的老美次之,还有一些亚洲面孔。在走Courmayeur段时,我跟一个背着"贡嘎穿越"的大叔搭上了话,他会讲中文,大概五十五岁了,是新加坡人,常年在上海工作;有两个儿子,本想跟儿子们一起来爬的,但好像他儿子不太想来。他爬过很多山,国内的山都爬遍了,所以开始爬阿尔卑斯;相对于其他徒步者来说,他算是是比较有钱的了,因为能花200多欧转运行李,但也不是富裕的人,因为要各种省钱,住Refuge这种条件简陋的山中木屋,搭乘免费的公交车。从谈话中了解到 …

日子真是匆匆而过,半年前预订的Tout Mont Blanc竟这么迫不及待地如期而至,感觉昨天还在Covent Garden纠结买哪一种雪爪,此刻已经是行程第三天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已经完成了一半的路线。昨天还在意大利Cournayeur满街问哪个山峰是Grande Jorasse,现在就在瑞士Champex舒适的Salon看着对面的大孔班(Grand Combien)敲文字。翻看这两天的照片,这些美好的回忆不舍得忘记。

其实直到徒步的前一秒,我都在不断后悔为什么我要六月底来这里。今年的天气很反常,很阴冷潮湿,从日内瓦坐火车进山的一路上,看着窗外淅沥沥的雨和灰蒙蒙的山简直想撞头。旅行社安排的起始旅馆在Les Contamines,是海拔一千米左右的法国小村庄,住在历史两百多年的度假小木屋里听着仍然淅淅沥沥下不停的小雨,心里继续不停嘀咕。

TMB风土1 刚进山区时的阴雨绵绵

当21号开始走的时候,什么潮湿阴冷、什么崎岖坎坷,全都不值一提,我的身心马上被秀美的风景所占据,它牵引着我不断往前走。我常说,山的巍峨也有不同的种类,北欧的山是清冷纯粹的,阿拉斯加的山是原始巍峨的,阿尔卑斯山就有着少女般的秀美。不用提山谷里随处座落的牧人的小木屋、绑着铃铛头乱转的牛牛,哪怕是在山顶,在皑皑的白雪里走累了,一扭头就看见远处山峰之间透出的那抹天的蓝、水的绿。雪地上还有好大一只老鼠,同行的人操着美式大嗓门说,它平时吃浆果。

TMB每日的行程安排大同小异,先爬坡八九百米到一个山峰 …

我又来到了马略卡。

上个月买完机票之后才意识到我以前去过,十年前还在X念书的时候,跟着王骜、骜嫂子、游思涵一起去的。当时去什么地方都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去了肖邦故居,在海边沙滩转悠,还有夕阳余晖下的一片罗马古城墙。这次本也想跟着袁航转悠的,但他在登机口被机组人员拦下了,才发现他的签证已经过期,我的小算盘顿时碎掉,必须得自己安排旅程。好吧,我就一个人上路了。

帕尔马被称为欧洲人的三亚,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岛屿,当地居民大多会说英语,碰到不会说的也能鸡同鸭讲得比划明白。那里的天气很明媚,最高温度在27度,所以飞机上就碰到很多欧洲人穿着艳丽,拖家带口地跑去晒太阳。我在Pollença海滩上散步的时候,从一排排赤身裸体的白人咸鱼干旁边穿过,有穿白衬衫在海里摆姿势拍照的新婚小夫妻,有穿着比基尼恣意展现火辣身材的大美女,也有把自己埋在沙子瘫着不动的胖大妈,更不用提一群跑来跑去玩沙子的光屁股小八路。这些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富裕闲散,我还看到一个太太坐的是路易威登的沙滩垫。女生穿着亚麻裙子、拎名牌包包似乎在这个岛上是标配,男生呢,有一堆穿着紧身衣的帅大叔骑哈雷摩托车炸大街。总之呢,来度假的人,也成了很值得欣赏的风景。

飞机周五晚上9点多抵达帕尔马机场,因为飞机上有很多带着小孩子去度假的英国人,过海关的时候他们不能走快捷通道,所以跟我一起排队入关。由于赶飞机没有来得及吃晚饭,抵达旅馆的时候又累又饿,便没有了力气再跑去寻找当地的特色Tapas,反而很想吃暖胃的印度咖喱。我选了一家离宾馆只有6分钟步行的印度餐馆,这家餐馆面对着海滩 …

读完老舍的《骆驼祥子》,我彻底变成了他的粉丝。首先老舍的文笔很好,很幽默很接地气,很像北京老大爷在家门口坐在马扎上跟邻居谈家常,比如说高妈劝祥子不要为了面子辞工:

“ 当初,有我老头子活着的日子,我也是常辞工……年轻气儿粗,一句话不投缘,散!卖力气挣钱,不是奴才:你有你的臭钱,我泥人也有个土性儿;老太太有个伺候不着!……像你这么老实巴焦的,安安顿顿的在这儿混些日子,总比满天打油飞去强。……”

作为一个北方人,读到“散”的时候我感觉特别亲切,很能感受到从小到大周围人那种惯有的大大咧咧的说话语气。老舍的笔触有很细腻,他在描写北京的春天的时候这么写到:

天这么一热,似乎把故都的春梦唤醒,到处可以游玩,人人想起点事作,温度催着花草果木与人间享乐一齐往上增长。南北海里的绿柳信蒲,招引来吹着口琴的少年……公园里的牡丹芍药,邀来骚人雅士,缓步徘徊,摇着名贵的纸扇;走乏了,便在红墙前,绿松下,饮几杯足以引起闲愁的清茶,偷眼看着来往的大家闺秀与南北名花……

也是因为文笔如此幽默和细腻,老舍笔下的祥子的遭遇也就显得更加悲惨。祥子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无父无母无田产,便从乡下来到北平讨生活。打了几份零工后发现拉车比较能存到钱 …

一直都痴迷于两个话题:时间与意识。对时间的痴迷来源于对量子力学和时空论的喜爱,对意识的痴迷来源于对哲学的探索。《直到时间的尽头》的作者跟我一样,厚厚一本书全在探索时间和意识的何去何从。作者布莱恩 格林博士是哥伦比亚大学理论物理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超弦物理,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相当可信。在人的意识方面的讨论,我认为作者的逻辑不够严密,或者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物质本身存在论的旧唯物主义者。一个突出的例子是:

思维终结之后很久,虽然不再有会思考的存在者留意,物理学定律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将现实的展现勾画出来。

这句引文是作者认为在很久之后,当思维者都灭绝的未来里,物理学定律依然在发挥作用。它其实反映了作者在逻辑上是是预先假设了一个自在世界,人类只是探索者,也就是真理是自在的。但是我认为现实和物理学这两个概念是能够抽象化思考的人类所创造,而且我们也很难想象假如我们无法思考,现实会是什么样子,是否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到底自在的真理是否存在,是否能脱离人的观察本身去起作用,我们终究不会得知,所以这句话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然而这本书在科普物理学的方面而言,是很值得我反刍总结一番。它跟很多讲时空论的书籍一样,都从两个重要的物理学基础入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量子物理概率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出我们的现实宇宙只允许熵增,量子物理揭示出我们的宇宙状态只是一种可能性之一,而在宏大的宇宙尺度下,只要时间够长,什么奇怪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先从世界只允许熵增说起。

什么是熵?简单来说就是状态的无序程度。一个鸡蛋掉到地上摔碎了,从一个有形状的有序状态变成一个摊在地板的垃圾状态,这就是熵增的过程,因为组成鸡蛋的分子在摔碎后的状态更无序 …

占星术果然有它神奇的地方。星盘说从今年开始,到接下来的十年,我走十年火星运,果然今年关注的事情开始带上些战斗色彩,比如说抄诵孙子兵法,听中央七台的海岛战争启示录,细致研究三国。对三国的研究除了重读《三国演义》之外,还反复翻阅《资治通鉴》的相关篇章,逐句体会黎东方先生的《细说三国》,有时候还拿《中国地图册》去理解各方势力分布。渐渐地,《三国演义》描写的各方英雄的传奇色彩褪去了,他们性格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涌现出来;这虽拉进了我与这些英雄之间的距离,但更能感受他们的非凡。

一直想写一下曹操。《三国演义》对他的描写有些刻意贬低,直到最近读到《资治通鉴》和《细读三国》后才被刷正三观。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在指挥打仗上各种被人碾压,在荥阳被董卓打得亏了曹洪的马才捡回一条命,打张绣时丢了一个儿子,赤壁之战撤退时被追兵吓得肝胆俱裂,打马超时只得割须断袍才能逃脱;但是实际情况中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曹操智勇双全,他带五千人去打董卓,这五千人大多是家臣和刚买的兵,而董卓那边有三万西凉铁骑,指挥的将领是徐荣、吕布等虎将,曹操怎么能打得过?潼关之战中,不是马超打得曹操屁滚尿流,而是曹操以弱胜强,一举收拾了关中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