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俄罗斯作家德·梅列日科夫斯基所著的一本传记小说,它主要讲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的故事。这本书与其说是达·芬奇一个人的传记,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浮生绘:作者花大量笔墨去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自然地也牵扯到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波吉亚家族、米开朗琪罗、马基雅维利;它与其说是一本叙事长篇,不如说是作者借达·芬奇的眼睛探求宗教信仰和科学研究的根源。这个时代充斥着思想的迷惑和狂乱,书中人物故事真假参半,这本书倒有些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网上说这本书是作者反基督三部曲的一部,我读下来并没有觉得作者在宣扬一种纯粹的反基督的理念,相反的,他试图把基督的正邪两面糅合在一起。书中一个主要人物叫乔万尼,他追随达·芬奇学习画画,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投奔达·芬奇的目的是想用最高超的绘画技术把自己对基督的爱表达出来。很不幸的是,他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包括亲眼目睹罗马教廷以宗教为名而迫害民众,追随的主教萨沃纳罗拉一方面很狂热地破坏各种艺术名作,一方面又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处以绞刑,他的原初信仰动摇了,似乎世间没有了纯粹的善良,他心中的基督也与反基督结合在了一起,成了人:“基督和反基督很相像——一模一样。反基督的面容以基督的面容出现,基督的面容以反基督的面容出现。”, “‘我派出我的天使,他将给我铺路,你们所期待着的我的主突然走进庙里,还有你们所希望见到的约言天使。你们看,他走来了’——但这不是天使,不是精灵 …

几年前读过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小册子不厚,很快就翻阅完了。当时最大的感触是作者很暗黑,看起来懂权谋,他在书中列出很多tips,比如君主如何操控利用人性的弱点操纵下属,在给予恩惠要一点一点来,但惩罚的时候要一击到底,不要给对方有任何反抗抱负的想法;君主在公开场合尽量表现出爱民如子和仁慈宽厚的样子,惩罚人的事应让其他人去干,最后还可嫁祸于人;君主平常应当不露声色,对凡事装作懵懂无知,避免让下属了解自己,但对下属要了如指掌等等。这本书被宣传说是全球知名企业的CEO必备读物,但有人也说马基雅维利的这些权谋在聪明的中国人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战国时期的法家就把这些思想全都囊括在他们的著作之内,不仅帮助秦国一统六国,还把这些思想都渗透到了中国人的基因:《红楼梦》里面的凤姐可就把用人整人哄人骗人的手段用的炉火纯青,丝毫不比马基雅维利逊色。

最近对这本书有了新的感悟,是受了清华大学彭刚教授公开课的启发。这个公开课的主题是西方文化名著导读,里面介绍了十来本影响西方思想最深远的名著,其中就包括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我再一次体会了什么叫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小本本里记的都是些权谋之术,或许潜意识里只是想学习这些招数;而彭教授更多是引导我们如何在道德和人性的角度去审视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单从道德的角度出发,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是很卑鄙的,他宣扬君主可以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姑且不论为了维护正义而不择手段,这种做法是否是道德的,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似乎只是把政治当做一种科学来谈。他的思想包含了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这一点跟法家很类似:人性侧重于性恶论,将国家建立在人性和人的行为的基础上,追求权力和财富是人最基本的欲望。有了这样的假设 …

最近继续沉迷于历史,每天都翻看几段资治通鉴,还时不时听听网上的历史公开课。最近在听清华大学张国刚的《中西文化关系史》,前面几节课张教授梳理了一下西方历史的起源,帮助我对西方最初期历史有更全局的把握。趁着下雪的周末,给自己倒上一杯红酒,在温暖的书房里,尝试对这几千年的历史做个复习式总结,也算是煮酒论古今吧。

以前就接触过一个名词,轴心时代的文明。这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雅士培提出的哲学发展理论,意指西元前八百年至前两百年之间,在这段时期中,世上主要宗教背后的哲学都同时发展起来,比如说在中国产生了诸子百家,在印度出现了释迦摩尼,继而发展了一整套佛学理论,在希腊出现了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代表的西方哲人。这个时代也标志着人类文明开始加速发展。而在此之前,在整个亚欧大陆上文字记载颇少,考古学家只能从一些遗迹和神话中推测人类社会早期的状况,但也都是些零落分布的种族和文明。但是轴心时代的加速发展必有其早期铺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种群的迁徙。令人惊异的是这种迁徙竟是大规模的,其影响范围横跨欧亚大陆。

最早的人类文明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前,分布在图中颜色最深的区域: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其实最早那边有四条河,两条已经干涸。很多学者认为《圣经 创世纪》里记载的伊甸园指的就是两河流域。这里最早出现的种群是古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在公元前6千年就来到波斯湾口并定居下来,在接下来漫长的四千年里发展出比较丰富的文明:水利灌溉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宗教神话和楔形文字。他们为了应付两河流域经常泛滥的地况 …

周日早上惯常上了Nat的举铁课,在最后拉伸的时候,Nat说:Now we have 3 months left until the year end, think about what you can do to keep the consistency(离年底只剩三个月了,大家想想,该怎么做可以保持一贯性,不仅仅在健身上,而且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深。保持一贯性谈何容易!它首先要求牢记自己原来的目标,再者清楚现在的阶段,还得知道接下来的方向。最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有时候一刷手机就几个小时过去了,简直在虚度年华;会经常胡思乱想,天马行空,精神内耗;甚至还有些沉迷于华服美食的奢侈之气。怪不得大家都说人需要有一份工作,否则精神不会独立,人也会很焦躁。再想想司马光在王安石当权之时被逐出朝廷,同样也是赋闲在家,但他能够做到“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 …

明天就是秋分了。大自然比城市更能感知太阳的离去,整个黄石公园都变成了黄色。从西黄石大门沿着公路向里面开,旁边陪伴的是Madison River,北美最大河流密苏里河的源头之一。早上的Madison river上水汽蒸腾,后来才得知因地热的缘故,河水是温的,所以哪怕气温接近零度,都有人在河里赤足钓鱼。北方玄武主黑,这里的水是紫黑色的,感觉很清冷。河流两边是开阔的草地,像是黄色橙色拼接的地毯,铺向远方的黛青山。黄石的土地并不肥沃,气候也恶劣,冬季气温能低至零下40度,只有松树才能在这里存活,所以此时并没有层林尽染的秋叶红,反倒是满眼一片片笔直的松树林,更凸显了黄石的清冷之气。

黄石初印象1 黄石初印象2

黄石初印象,蒸腾的水汽和满眼的松树林

黄石的印象来源于小时候读的那边《十万个为什么》中的猛犸象(Mammoth), 一种已经灭绝的古代超级大象。因为对那头大象的复原图印象太过深刻,有一次在中央台介绍美国黄石公园提到了猛犸象温泉的时候,就记住了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只是来了才知道,黄石奇妙的地方在于它独一无二的地貌结构,很难相信我所在的西黄石小镇、门口的麦当劳、进园的公路和里面的山川河流,全都是在一座火山上。一提到火山,人总会想到日本富士山那种,有山的形状和一个山顶的圆形洞口,像是地球表面隆起的褶皱。黄石超级火山它不是地表的褶皱,而是地函热柱,它的底部直接插入地核。黄石下面便是融化的流动岩浆 …

我终于又去了普林斯顿大学。我自己都惊讶我对它的执念竟会这么深,以至于哪怕身体很疲惫,时差还没倒过来,我依然一大早就踏上了去普林斯顿的路。

我需要先去34街的Pen Station坐NJ transit到Princeton Junction,再换小火车到Princeton Station。本说要吸取教训,再也不暴走纽约了,但还是没忍住,从54街走到了车站。纽约是一个极度嘈杂的城市,各肤色的人来来往往,车声人声工地作业声声声入耳,杂货摊子和高档精品店犬牙交错,99美分的披萨店和3块钱的热狗摊成拉锯之势,每个商店上都有霓虹灯和滚动广告不分日夜地闪烁。人走在街上完全没有放松的心情,街道太短、时不时就得停下来等红灯,同时还要小心翼翼避开行人的乱撞。连大清早时代广场都有放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这些不绝于耳的噪音在强烈刺激人脆弱的神经。虽说这两天纽约的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但林立的高楼和密集的脚手架尽职地给行人做好了遮阳工作,我只有通过高楼层上反射的阳光,才知道原来太阳在那里。

纽约街道 纽约一清早的街道,霓虹灯彻夜闪烁

好不容易走到了Pen Station,我又被车站的杂乱给震惊了。它像是北京老车站和北京南站的混合体,车站门口是一片被脚手架和工程布围起来的工地,不知道在修什么,反正声音极度嘈杂;顺着电梯下去的大厅看样子也有工程,大厅墙壁到处被布蒙着。我顺着NJ transit的指示牌走到另一个厅,像是突然走进60年代的老电影中的拍摄现场,厅很陈旧,空气也很闷热,谢天谢地没有大街上的骚臭味和大麻味,不然会让人有种身处沼气池的感觉 …

周五正式结束在Barclays的工作。最近一直忙于旧工作的交接,也在新工作合同的等待中焦急不已,以至于没有时间去想这个事情。周五早上Priya告诉我下午给我举办了个leaving presentation,中午做完brain MRI后扒了口午饭后时间就到了,进入视频会议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我猛然意识到,这个时刻来了。

没有任何的准备,这些话就从心中浮现,藉由我的嘴说了出来:

这个时刻终于到来,我竟有些惶然。这是我工作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在国外漂泊了10年,在Barclays的时间占据了一半以上。Barclays的文化塑造了我的工作风格,Barclays的同事弥补了这些年来缺少的亲友关怀。对我而言,你们不只是同事,是在无助的时候可以信赖的朋友,是在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可以求教的老师。

六年前的我刚从学校毕业,来Barclays的时候曾憧憬着身穿西服裙,脚踏高跟鞋的精英白领生活,但最终变成了穿牛仔裤和球鞋的码农。我很幸运地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无论是组内还是组外;我很幸运地参与了很多大项目,学习了很多银行全局的运营知识;我很幸运得遇到了你们这些聪明勤奋的同事,你们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毫无保留的人文关怀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前进。

你们或许是跟我一个组的同事,或许只跟我在工作中有过短暂接触。如果你不了解我,我是一个中国女生,来自一个有100万居民的小县城。大学毕业的时候曾经想去沙漠做核物理研究,但听说个人生活会受到极大限制所以放弃,随后飞到法国去学习数学。我的爱好是运动、物理、哲学、占星和税法。如果你以后想找税务师提供税务建议或者想找占星师做占卜咨询,欢迎联系我。

再见 …